政府公告
廊坊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廊坊市各級行政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扎實推進中央、省法治政府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新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全面推動法治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市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相關議題11次,部署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等法治領域重點工作,制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法治廊坊實踐行動方案》《廊坊市法治建設重大課題調查研究制度》等指導性文件,法治廊坊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扎實推進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憲法、民法典精神,制定《2023年度市政府領導干部集中學法計劃》,開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5次,依托河北干部網絡學院開辦“依法行政與法治政府建設”專題網班,組織全市56324名干部參加年度法律知識考試,干部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扎實推進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工作,固安縣人民政府、三河市人民政府和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受到省委依法治省辦表彰,獲評第二批全省法治建設綜合示范地區和示范項目,三河市人民政府代表我省參評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最終評比,大廠縣人民政府、香河縣人民政府和市稅務局、市發改委進入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最后實地評比環節。同時,有力有序推進《法治廊坊建設規劃(2021-2025年)》《廊坊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廊坊市法治政府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圓滿通過省委依法治省辦“十四五”時期法治建設中期評估。
二、聚焦服務首要任務,不斷增強政府依法履職能力
(一)全力服務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圍繞更好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加強與北京通州區、天津武清區對接銜接,召開“通武廊司法行政系統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會”“公共法律服務經驗交流座談會”,簽訂《“通武廊”司法行政系統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協議》《“通武廊”三地司法行政機關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通武廊”普法聯盟合作協議》等文件,舉辦“通武廊”三地普法骨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等活動,積極構建三地執法司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互助、協作共贏新局面。同時,聚焦服務保障臨空經濟區建設,抽調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單位業務骨干,組建7支專業化調解團隊,全面排查化解征地拆遷、鄰里糾紛、不動產登記等領域的矛盾隱患。組織市、縣兩級公證部門進駐征遷現場提供證據保全等公證服務,累計為20多個村街、2000多戶、13500余平米的房屋拆除進行了財產保全和公證。
(二)依法實施新冠肺炎感染“乙類乙管”。認真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廊坊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要求,制定出臺全國地級市首個公共衛生領域地方性法規——《廊坊市公共衛生服務促進條例》,有效完善了疫情防控相關法規規章和配套制度。加大涉疫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防疫物資、造謠傳謠等違法行為,加強后疫情時代涉疫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協調各部門聯動解決因疫情產生的合同履約等糾紛,積極為企業和人民群眾紓困解難,有力防范化解“疫后綜合癥”。
(三)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頂層設計,制發《廊坊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102項重點工作,為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方法路徑。聚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認真落實并動態調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堅決破除隱性準入壁壘。建立具有廊坊特色的“助企五辦模式”,通過建立專區“聯合辦”、簡化流程“省力辦”、注冊登記“即時辦”、優化平臺“智能辦”、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實現“跨區域通辦”,企業開辦在全省率先進入“小時”時代。持續優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全面推行“承諾制”+“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模式,推廣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分段驗收,統籌投資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推動了70個重點項目快速落地。精準實施簡政放權,向各縣(市、區)、臨空經濟區累計下放審批事項155項,推動各級政府履職高效盡責?!凹綍r辦”廊坊頻道上線運行,53個市直部門114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掛網公開,42個市直部門528項審批業務全量進駐市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了“應進必進”,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四)依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出臺《廊坊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等文件,全面推進環保項目網上受理審批,依法依規動態調整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37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涉及的162條罰則全部完成梳理量化。制定廊坊市生態環境系統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穩住經濟大盤的八項措施,全面落實“三個禁用”管控措施,生態環境執法采取告知提醒、整改承諾幫扶方式,除惡意違法情況外,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一律不采取罰款方式進行處理,做到輕微不罰、首次不罰、非故意不罰。推進環資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落實轄區內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制度。與市法院建立聯席會商機制,圍繞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四大水系”治理重點進行研判,實現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同頻共振。
(五)縱深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爭列省級“信用+審批”應用場景建設試點,打造京津冀信用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做法在全省推廣。積極推動信用便企惠民,通過“信用廊坊”網站和公共信用服務大廳,面向社會提供全方位公共信用服務。嚴格落實《廊坊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等規定,建立《廊坊市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措施事項清單》,強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合獎懲系統”與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局“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系統對接,加大對失信企業的制裁力度,推進信用聯合懲戒制度化、規范化。
(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出“12348+人民調解”矛盾化解機制,積極開展“提質增效創品牌人民調解活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880件。在互聯網金融保險、知識產權等24個專業領域建立調解隊伍,走訪企業598家,調解矛盾糾紛700余件,涉及金額近百萬元。我市5個司法所被省委政法委評為“楓橋式”司法所,5名人民調解員被省人民調解協會評為金牌調解員,2個人民調解組織、6名人民調解員獲全國模范榮譽。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廊坊小律”,搭建“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解答群眾法律咨詢2.7萬人次,服務農民工228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521件,協助追討薪金近300萬元,“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工作相繼被河北法制報等媒體報道刊發。
三、找準緊盯關鍵環節,全面加強依法行政體系建設
(一)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堅持與京津立法相協調,與政府立法相銜接,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科學制定《廊坊市人民政府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強化立法調研論證,切實提高立法質量。今年以來,市政府常務會先后審議通過《廊坊市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草案)》《廊坊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草案)》《廊坊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草案)》3部地方性法規和《廊坊市住宅物業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草案)》1部政府規章,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嚴格落實《廊坊市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規定》要求,審核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20件,出具各類涉法事務辦理意見31件,積極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保留市政府規章8件、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115件,廢止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2件,宣布失效3件。
(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扎實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順利完成罰沒行為核查暨罰沒許可證年檢、新增執法人員發證工作。發揮專家團作用,加強執法部門案卷抽檢,出具個案執法監督意見7份,法律意見書13份,解答基層執法單位法律咨詢56次,發布行政執法案例241件。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市縣鄉三級全覆蓋,執法爭議逐年減少。落實《關于對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等各類清單動態調整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無法律、法規依據證明事項,堅決杜絕困擾群眾和企業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組織開展嚴格規范營商環境領域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任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查處和糾正營商環境領域存在的“五類突出問題”。同時,招募近500名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運用社會力量對我市營商環境建設實施常態化監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積極開展多領域普法。制發《2023年全市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2023年廊坊市“每月一主題”普法宣傳活動方案》,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累計開展宣講活動270余場,發放宣傳資料12萬份,組織法治講座20余次,網上推送民法典普法宣傳稿件、信息300余篇。積極開展“法律九進”推進“法治九建”示范創建,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8個、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9個,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2252戶,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18374名。抓好重點人群法治宣傳教育,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相關制度要求,制定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活動,印發《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開設數字化法治副校長普法課程《海霞法治講堂》,全市已有970所學校聘請了法治副校長。
四、堅持規范限權用權,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一)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堅決服從市委領導,認真執行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報備制度,堅持將主動聽取和研究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作為推進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體現。2023年以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答復函規范化率、按時辦復率、滿意率均達到100%。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案件,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按規定出庭應訴,尊重并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及時辦復人民法院司法建議和檢察院檢察建議。
(二)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圍繞重大項目、重點資金、關鍵環節,扎實開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促進發揮政策實效。加大對教育、醫療、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促進國家惠民政策落地落實,推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審計,緊盯問題易發的領域和環節,強化資產監督、加強違紀查處、促進財務規范。開展營商環境審計,圍繞重點政策完善創新情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情況、優化發展環境情況、提高窗口服務和加強誠信建設情況等進行審計調查。
(三)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以政府門戶網站為主要平臺,在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設立“政策解讀”窗口,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領域、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政府信息公開,持續加大財政預決算、扶貧項目資金等人民群眾關心領域的信息公開力度。2023年以來,累計發布解讀文件240篇,發布政府信息4736條,受理政府信息公開依法申請307件,均按規定予以答復或處理。同時,增強政民互動、優化掌上服務,打造指尖上的網上政府,通過“廊坊政務”微博,發文3340條,微信公眾號發送文章2839篇。此外,全面加強全市429個政務新媒體日常管理,推進政務新媒體規范運營、有序發展。
雖然在法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離上級要求和法治建設任務標準仍存在差距。比如,部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薄弱,還不習慣用法治規范行為、約束權力;個別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以權謀私、粗暴執法等現象仍有發生。下一步,將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按照省、市相關要求,查漏補缺、固強補弱,努力把法治廊坊建設推向更高水平,為廊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