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見

廊坊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對《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23年04月28日 來源: 廊坊市科學技術局 作者: 字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廊坊場景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廊坊市科學技術局起草了《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自2023年4月28日起向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希望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策,意見和建議請以電子郵件方式于2023年5月27日前反饋至廊坊市科學技術局。

電子郵箱:lfskjjbgs@163.com

聯 系 人: 張恩寧

聯系電話:0316-5212180

附件:《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廊坊市科學技術局

2023年4月28日


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部署要求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實施科技強省行動的實施意見》《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措施》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廊坊場景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科技強市”建設,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推動科技創新的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實施“科技強市”建設10個專項行動,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著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全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廊坊新篇章貢獻科技力量。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聚焦科技前沿。瞄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樹立開放思維,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突破一批前沿引領技術、“卡脖子”技術,形成“研發一代、轉化一代、儲備一代”的新技術新產品持續開發格局。

2.堅持聚焦經濟發展。瞄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開展產業強鏈補鏈行動,謀劃實施和引進轉化一批重大項目、科技成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集聚,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

3.堅持聚焦重大需求。瞄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圍繞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找準技術創新難點、痛點,建立需求快速響應和服務對接機制,提供要素支撐,精準開展幫扶,解決資金、人才、技術等難題,塑造企業發展優勢。

4.堅持聚焦創新生態。瞄準吸引聚集創新要素,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優化創新服務體系,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能活力,激發科研人員和創新主體積極性、創造性,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生態。

(三)工作目標。

2023-2025年:在提升創新實力方面,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升;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全省保持領先水平。在育強實體企業方面,每年培育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每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跑者”企業100家以上,每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在建強承載平臺方面,每年新增科技研發平臺20家以上;每年新增孵化載體、科技合作載體20家以上;省級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在推進協同創新方面,每年組織不少于100次域內企業走進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與科研項目團隊“微對接”;邀請不少于100次京津專家深入域內企業,開展技術項目指導和專業服務;每年吸納京津科技成果100項以上,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

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全省保持領先水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0家以上,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跑者”企業達到500家以上,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全面凸顯,培育出一批百億級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千億級創新型園區,“京津研發、廊坊轉化”的創新網絡日趨完善,區域創新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全省科技創新集聚區和輻射源,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強市”廊坊場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主要任務

(一)著力開展技術攻關,提升重點產業鏈競爭力。

1.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1)征集重大技術創新需求。聚焦現代商貿物流、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經濟、生態環保、食品安全等重點產業發展,建立常態化技術需求征集機制,加大技術需求征集力度,制定、發布科技計劃指南。

(2)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企業為主體,聯合域內外高校院所,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以及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重大項目,著力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打造“殺手锏”技術。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對其承擔的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省級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3)推行“揭榜掛帥”等項目組織模式。每年遴選優質創新團隊承擔科研任務,對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的市級技術攻關類和成果轉化類項目,按項目榜單實際支付金額的30%和20%給予主要出資方資金支持,每項最高200萬元和100萬元;對列入省級“揭榜掛帥”的項目,按照省級資金2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每項最高100萬元。同時,各級財政支持資金總和,技術攻關類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成果轉化類項目不超過500萬元。

(4)全面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現代化數據資源、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等重點領域,開展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承擔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建設的主體,給予建設投資額10%的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于承擔平臺運營和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主體,投運前三年按其年運營實際總投入的20%給予資金補助,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5)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數字化改造項目,加快裝備、生產線智能化和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清潔生產、能效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等投入。支持企業加強研發和成果轉化,促進進口替代、填補國內空白和產品迭代升級,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6)加大科研獎勵支持力度。對我市獲得國家科技獎項(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的項目主持完成單位,最高按照特等獎50萬元、一等獎30萬元、二等獎15萬元給予獎勵。對我市獲得省科技獎項(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的項目主持完成單位,最高按照一等獎30萬元、二等獎15萬元、三等獎10萬元給予獎勵。對獲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人才(組織),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

(7)優化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管理方式。深入推進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對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充分授權的監管機制,擴大科研項目預算管理自主權,優化項目驗收管理流程。

〔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2.實施研發平臺提質增效行動。

(8)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支持企業與國內外一流高校、“中字號”“國字頭”大院大所、科技領軍企業等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設,拓展技術交流、科研中試、企業孵化、產業加速等創新創業空間,加快聚集各種創新要素。

(9)布局建設高能級技術創新中心。依托駐廊高校、科研院所,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大數據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加快建設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以重點實驗室、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等為支撐的高能級技術創新平臺體系。

(10)加強研發平臺績效管理。根據研發的技術領域分類,對市級以上研發平臺進行績效評估(考核評價)。對在市級績效評估(考核評價)中獲得優秀的研發平臺,給予10萬元獎勵。

〔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二)著力培育企業主體,厚植經濟發展硬實力。

3.實施企業主體升級創標行動。

(11)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千企升級”。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摸排,分類分級建立企業培育臺賬,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精耕細做,每年培育不少于1000家優質中小微企業進入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行列。鼓勵縣級政府和廊坊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設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專項資金。

(12)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標桿創建”。遴選規模大、帶動強的100家高新技術企業重點支持,助推企業成為競爭優勢突出的上市后備企業和“瞪羚企業”,示范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給予10萬元的獎勵性補助。對首次升規入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

(13)推動科技領軍企業“頂天立地”。聚焦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規模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強、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逐企建檔立卡,一企一策對標培育、專題指導,力促科技領軍企業數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對新認定的省級科技領軍企業,市級給予100萬元獎勵。

(14)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快速發展。堅持培優企業與培強產業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在6S管理、品質管理、效率管理等方面提檔升級,打造“專精特新”企業群體。遴選人工智能“頭雁”企業,對首次入選的“頭雁”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4.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行動。

(15)落實“多投多補”激勵政策。按照省級企業研發投入增長后補助政策,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科技型企業,省級按照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研發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補助,最高補助1000萬元。對年度研發投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列統企業或科研機構,最高按實際研發投入的1%給予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的列統科技型企業,按照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實際研發投入新增部分(不低于300萬元)的5%予以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

(16)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鼓勵國有企業設立??顚S?、獨立核算、不納入增值保值考核的研發準備金,將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進行業績考核。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幅超過20%、工業企業年均增幅超過25%。

(17)推進企業研發經費應統盡統。用好“智慧河北加計扣除”服務平臺,幫助企業以智能化手段編制輔助賬和申報表,實現研發費用“一鍵歸集”。市縣協同培育一批研發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推動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應統盡統、應報盡報。

〔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三)著力推進成果轉化,塑造創新驅動新優勢。

5.實施科技成果熟化應用行動。

(18)建設中試熟化基地。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首發首試”和應用轉化,建設國際基因細胞新藥研發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中試熟化基地,推進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19)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聚焦破解新型顯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技術瓶頸問題,加快推動新技術首次應用、跨領域應用和集成示范,爭列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在企業中應用、在生產中轉化。

(20)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加強與京津知名技術轉移機構合作,著力暢通京津冀技術轉移通道。加大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力度,每年培育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紀人)50人以上。

(21)支持專利技術成果轉化。中小微企業獲取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辦理完成專利權轉讓或許可合同備案手續、產生經濟效益的,根據資金規模,經評審擇優立項,按不超過專利轉讓、許可合同實付專利技術交易金額的4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年度補貼不超過10萬元。

〔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6.實施轉化載體賦能增效行動。

(22)加快建設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從頂層設計、內強基礎、外謀合作入手,全力打造“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樣板區。優化政策,吸引更多項目、人才、資金、平臺等京津優質創新要素向我市集聚。先行先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共建共享,通過“雙百互進行動”、科技成果直通車、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等多種方式,推進產學研精準對接和深度合作。

(23)提升開發區主導產業集聚度。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精準定位目標產業和企業,對接央企、京企、知名企業以及高校院所,向大項目、好項目、高端項目聚焦發力,對謀劃建設的重點項目實施清單式管理、臺賬式推動,力促項目早投產、早達效。加快燕郊高新區、龍河高新區等創新型園區試點建設,全力打造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以國家級農業園區為龍頭、省級農業園區為骨干、市級農業園區為基礎,增強農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做大做強優勢農業產業集群。

(24)支持孵化平臺引育項目和企業。提升孵化服務績效。對在省級及以上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的孵化平臺(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下同),給予30萬元獎勵。對在市級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的孵化平臺,給予10萬元獎勵;對單個在孵企業年納稅額首次達到10萬元的,每新增1家給予孵化平臺1萬元獎勵;在孵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每新增1家給予孵化平臺3萬元獎勵。對同一主體在同一場地同時運營的孵化平臺不重復獎勵。

〔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四)著力深化協同創新,構建內外互促新格局。

7.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提速行動。

(25)全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依托燕郊高新區、大廠高新區、香河經開區等,支持北三縣大力吸引北京高校院所、企業研發總部等創新資源,在中試孵化、生產制造和配套服務環節加強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積極構建“北京研發設計,北三縣轉化配套”的產業鏈協作新格局。

(26)全力推動臨空經濟區帶動中部縣(區)跨越發展。充分發揮臨空經濟區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聚焦航空科創產業鏈等關鍵環節,支持中部縣(區)大力引進培育高端臨空科技產業項目和科技成果,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27)全力推動南部縣(市)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支持南部縣(市)聚焦入駐雄安新區的企業總部和高校、科研院所,按照“雄安研發+廊坊轉化”“新區總部+廊坊制造”“新區高端+廊坊服務”等合作模式,謀劃建設一批與雄安新區配套緊密的孵化轉化基地、生產基地等,實現源頭研發、技術創新、產業孵化與示范應用聯動發展,做實產業承接基礎。

〔市北三縣協同發展辦公室、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8.實施科技交流合作拓展行動。

(28)全力引進研發總部。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對整建制引進的國家級科研機構,給予最高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國內“雙一流”高校、國際排位前100名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強企業等在我市設立或共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發總部或研發機構,并引入核心技術、配置核心研發團隊、項目落地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引進的重大科技成果,視項目具體情況,采取基金參與等方式給予支持。

(29)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鼓勵域內企業、高校院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拓寬技術引進渠道。強化國際科技合作載體建設,支持企業聯合國外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在我市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對新認定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給予最高50萬元合作項目資金支持。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五)著力引育科技人才,夯實創新創業“第一資源”。

9.實施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行動。

(30)全力支持組建科技特派團。針對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科技領軍企業及后備入庫企業、百強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及中小企業等,建立常態化需求征集機制,根據產業和企業技術需求,精準匹配全國高??蒲性核膶<覉F隊,助力企業改進工藝、提升技術和開發新產品。對按要求簽訂工作任務書的省級、市級科技特派團駐在企業,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資金支持。

(31)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團開展服務。對科技特派團成員所在單位與駐在企業共同新建(簽定共建協議)的省級研發平臺,給予最高3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院士領銜的科技特派團駐在企業申報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外國院士(諾獎)工作站,優先推薦參加科技特派團的院士申報“河北省院士特殊貢獻獎”,對做出重大貢獻的省外專家,優先推薦申報“河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

(32)強化科技特派團績效考評激勵。對列入省年度績效評價前30%的省級科技特派團,給予駐在企業最高40萬元獎勵;對列入市年度績效評價前30%的市級科技特派團,給予駐在企業最高20萬元獎勵。

〔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10.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引聚行動。

(33)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強化院士智力引進,實施“碩博人才”引進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以及“外專百人計劃”“海外工程師”引進計劃,加大人才興廊工程、燕趙英才服務卡等政策措施落地力度。對我市全職引進的國家高層次人才,經認定市財政給予每人100萬元至5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100萬元安家費補助。對符合引進條件的“海外工程師”,省級給予5-20萬元工薪補助。

(34)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對我市新培養入選的國家高層次人才,經認定市財政給予每人100萬元至 5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外國院士(諾獎)工作站,給予最高50萬元合作項目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別最高給予20萬元、10萬元設站補助經費。對在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內開展科研活動的博士后人員,給予每人最高5萬元科研經費。

(35)集聚優秀創業人才。推行“項目+人才”工作模式,實現“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對我市重點支持領域中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到我市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創業型人才,經認定市財政最高給予啟動資金100萬元、科技項目經費100萬元、住房及生活補貼100萬元。

(36)優化科技人才激勵措施。賦予科研機構和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簡化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管理程序,放寬科技人員在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改革中的持股比例。對參加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或團隊,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省政府“燕趙友誼獎”的專家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最高10萬元、5萬元獎勵。

(37)建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落實國家關于新時代科普工作要求,開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和服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掘和利用科學家精神教育資源,引導科技人才堅定跟黨走,使科學家精神和科研誠信教育成為各級學校和科研院所學生培養、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

〔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國資委、市科協、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負責落實〕

本意見涉及的各項財政支持措施,除明確由省、市級財政支持的以外,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按照事權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執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科技強市工作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認真履職盡責,切實抓緊抓好。各有關單位部門要落實行業主體責任,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要充分發揮各級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統籌指導和部署推動,努力形成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科技強市工作新局面。

(二)強化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要將科技強市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支持,統籌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嚴格落實財政對科技投入只增不減要求,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撬動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全市主導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技術創新,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不斷增長。

(三)強化資金監管。市、縣兩級財政、科技等部門要切實做好對科技項目資金和科技獎補資金的監管,強化科技資金績效管理,從申報、撥付、使用等環節加強把控,杜絕違規行為,確??萍假Y金發揮最大效能。

(四)強化政策支撐。進一步制定完善科技強市政策,加大政策宣講解讀力度,通過眾創講壇、政策宣講會、網站和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廣泛宣講惠企政策措施,實現各類創新主體政策服務全覆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五)強化督導考核。強化以創新發展為導向的考核機制和評估機制,定期督導考核各地各部門推進科技強市工作情況,細化任務分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確保各項措施落責落位落地落實。

附件:《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作任務分工

附件:

《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作任務分工
一、行動目標
序號主要目標目標內容牽頭單位完成時限
1提升創新實力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研發投入強度到全省平均水平。市科技局2023年
研發投入強度繼續大幅度提升。2024年
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躍居全省前列。2025年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全省保持領先。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工信局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育強實體企業每年培育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50家。市科技局2023年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50家。2024年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0家。2025年
每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跑者”企業100家以上,每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市工信局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序號主要目標目標內容牽頭單位完成時限
3建強承載平臺科技研發平臺達到1060家以上。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工信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2023年
科技研發平臺達到1080家以上。2024年
科技研發平臺達到1100家以上。2025年
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雙創”示范基地、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等孵化載體以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合作載體達到310家以上。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工信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2023年
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雙創”示范基地、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等孵化載體以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合作載體達到330家以上。2024年
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雙創”示范基地、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等孵化載體以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合作載體達到350 家以上。2025年
省級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市開發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革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辦公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商務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2023年
2024年
2025年
4推進協同創新每年組織不少于100次域內企業走進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與科研項目團隊“微對接”;邀請不少于100次京津專家深入域內企業,開展技術項目指導和專業服務。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250億元。市科技局2023年
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275億元。2024年
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300億元。2025年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二、主要任務
(一)著力開展技術攻關,提升重點產業鏈競爭力。
1.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1)征集重大技術創新需求聚焦現代商貿物流、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經濟、生態環保、食品安全等重點產業發展,建立常態化技術需求征集機制,加大技術需求征集力度,制定、發布科技計劃指南。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企業為主體,聯合域內外高校院所,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以及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重大項目,著力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打造“殺手锏”技術。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對其承擔的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省級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推行“揭榜掛帥”等攻關模式每年遴選優質創新團隊承擔科研任務,對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的市級技術攻關類和成果轉化類項目,按項目榜單實際支付金額的30%和20%給予主要出資方資金支持,每項最高200萬元和100萬元。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推行“揭榜掛帥”等攻關模式對列入省級“揭榜掛帥”的項目,按照省級資金2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每項最高100萬元。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5)全面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現代化數據資源、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等重點領域,開展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承擔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建設的主體,給予建設投資額10%的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于承擔平臺運營和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的主體,投運前三年按其年運營實際總投入的20%給予資金補助,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6)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數字化改造項目,加快裝備、生產線智能化和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清潔生產、能效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等投入。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7)支持企業加強研發和成果轉化,促進進口替代、填補國內空白和產品迭代升級,增強韌性和競爭力。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8)加大科研獎勵支持力度對我市獲得國家科技獎項(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的項目主持完成單位,最高按照特等獎50萬元、一等獎30萬元、二等獎15萬元給予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9)加大科研獎勵支持力度對我市獲得省科技獎項(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的項目主持完成單位,最高按照一等獎30萬元、二等獎15萬元、三等獎10萬元給予獎勵。對獲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人才(組織),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0)優化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管理方式深入推進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對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充分授權的監管機制,擴大科研項目預算管理自主權,優化項目驗收管理流程。市科技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2.實施研發平臺提質增效行動。
(11)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支持企業與國內外一流高校、“中字號”“國字頭”大院大所、科技領軍企業等合作共建研發平臺。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2)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設,拓展技術交流、科研中試、企業孵化、產業加速等創新創業空間,加快聚集各種創新要素。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3)布局建設高能級技術創新中心依托駐廊高校、科研院所,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大數據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4)加快建設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以重點實驗室、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等為支撐的高能級技術創新平臺體系。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5)加強研發平臺績效管理根據研發的技術領域分類,對市級以上研發平臺進行績效評估(考核評價)。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6)加強研發平臺績效管理對在市級績效評估(考核評價)中獲得優秀的研發平臺,給予10萬元獎勵。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二)著力培育企業主體,厚植經濟發展硬實力。
3.實施企業主體升級創標行動。
(17)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千企升級”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摸排,分類分級建立企業培育臺賬,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精耕細做,每年培育不少于1000家優質中小微企業進入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行列。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8)鼓勵縣級政府和廊坊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設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專項資金。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9)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標桿創建”遴選規模大、帶動強的100家高新技術企業重點支持,助推企業成為競爭優勢突出的上市后備企業和“瞪羚企業”,示范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0)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給予10萬元的獎勵性補助。對首次升規入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1)推動科技領軍企業“頂天立地”聚焦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規模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強、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逐企建檔立卡,一企一策對標培育、專題指導,力促科技領軍企業數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2)對新認定的省級科技領軍企業,市級給予100萬元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23)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快速發展堅持培優企業與培強產業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在6S管理、品質管理、效率管理等方面提檔升級,打造“專精特新”企業群體。遴選人工智能“頭雁”企業,對首次入選的“頭雁”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4)遴選人工智能“頭雁”企業,對首次入選的“頭雁”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行動。
(25)落實“多投多補”激勵政策按照省級企業研發投入增長后補助政策,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科技型企業,省級按照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研發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補助,最高補助1000萬元。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6)對年度研發投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列統企業或科研機構,最高按實際研發投入的1%給予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的列統科技型企業,按照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實際研發投入新增部分(不低于300萬元)的5%予以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市科技局市稅務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7)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鼓勵國有企業設立??顚S?、獨立核算、不納入增值保值考核的研發準備金,將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進行業績考核。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28)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幅超過20%、工業企業年均增幅超過25%。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29)推進企業研發經費應統盡統用好“智慧河北加計扣除”服務平臺,幫助企業以智能化手段編制輔助賬和申報表,實現研發費用“一鍵歸集”。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統計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稅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0)市縣協同培育一批研發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推動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應統盡統、應報盡報。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三)著力推進成果轉化,塑造創新驅動新優勢。
5.實施科技成果熟化應用行動。
(31)建設中試熟化基地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首發首試”和應用轉化,建設國際基因細胞新藥研發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中試熟化基地,推進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2)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聚焦破解新型顯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技術瓶頸問題,加快推動新技術首次應用、跨領域應用和集成示范,爭列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在企業中應用、在生產中轉化。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3)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加強與京津知名技術轉移機構合作,著力暢通京津冀技術轉移通道。加大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力度,每年培育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紀人)50人以上。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4)支持專利技術成果轉化中小微企業獲取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辦理完成專利權轉讓或許可合同備案手續、產生經濟效益的,根據資金規模,經評審擇優立項,按不超過專利轉讓、許可合同實付專利技術交易金額的4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年度補貼不超過10萬元。市市場監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理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6.實施轉化載體賦能增效行動。
(35)加快建設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從頂層設計、內強基礎、外謀合作入手,全力打造“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樣板區。優化政策,吸引更多項目、人才、資金、平臺等京津優質創新要素向我市集聚。先行先試,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共建共享,通過“雙百互進行動”、科技成果直通車、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等多種方式,推進產學研精準對接和深度合作。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6)提升園區主導產業集聚度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精準定位目標產業和企業,對接央企、京企、知名企業以及高校院所,向大項目、好項目、高端項目聚焦發力,對謀劃建設的重點項目實施清單式管理、臺賬式推動,力促項目早投產、早達效。市商務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7)加快燕郊高新區、龍河高新區等創新型園區試點建設,全力打造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市科技局有關縣(市、區)政府
(38)以國家級農業園區為龍頭、省級農業園區為骨干、市級農業園區為基礎,增強農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做大做強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39)支持孵化載體引育項目和企業提升孵化服務績效。對在省級及以上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的孵化平臺(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給予30萬元獎勵。對在市級考核評估中獲得優秀的孵化平臺,給予10萬元獎勵。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0)對單個在孵企業年納稅額首次達到10萬元的,每新增1家給予孵化平臺1萬元獎勵;在孵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每新增1家給予孵化平臺3萬元獎勵。對同一主體在同一場地同時運營的孵化平臺不重復獎勵。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四)著力深化協同創新,構建內外互促新格局。
7.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提速行動。
(41)全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依托燕郊高新區、大廠高新區、香河經開區等,支持北三縣大力吸引北京高校院所、企業研發總部等創新資源,在中試孵化、生產制造和配套服務環節加強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積極構建“北京研發設計,北三縣轉化配套”的產業鏈協作新格局。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商務局市北三縣協同發展辦公室、市發改委,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政府
(42)全力推動臨空經濟區帶動中部縣(區)跨越發展充分發揮臨空經濟區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聚焦航空科創產業鏈等關鍵環節,支持中部縣(區)大力引進培育高端臨空科技產業項目和科技成果,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廣陽區、永清縣、固安縣政府
(43)全力推動南部縣(市)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支持南部縣(市)聚焦入駐雄安新區的企業總部和高校、科研院所,按照“雄安研發+廊坊轉化”“新區總部+廊坊制造”“新區高端+廊坊服務”等合作模式,謀劃建設一批與雄安新區配套緊密的孵化轉化基地、生產基地等,實現源頭研發、技術創新、產業孵化與示范應用聯動發展,做實產業承接基礎。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商務局市發改委,霸州市、文安縣、大城縣政府
8.實施科技交流合作拓展行動。
(44)全力引進研發總部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對整建制引進的國家級科研機構,給予最高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45)全力引進研發總部對國內“雙一流”高校、國際排位前100名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強企業等在我市設立或共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發總部或研發機構,并引入核心技術、配置核心研發團隊、項目落地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市教育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6)對引進的重大科技成果,視項目具體情況,采取基金參與等方式給予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等市直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7)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鼓勵域內企業、高校院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拓寬技術引進渠道。強化國際科技合作載體建設,支持企業聯合國外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在我市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48)對新認定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給予最高50萬元合作項目資金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五)著力引育科技人才,夯實創新創業“第一資源”。
9.實施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行動。
(49)精準匹配高??蒲性核鶎<覉F隊全力支持組建科技特派團。針對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科技領軍企業及后備入庫企業、百強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及中小企業等,建立常態化需求征集機制,根據產業和企業技術需求,精準匹配全國高??蒲性核膶<覉F隊,助力企業改進工藝、提升技術和開發新產品。對按要求簽訂工作任務書的省級、市級科技特派團駐在企業,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資金支持。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50)全力支持組建科技特派團對按要求簽訂工作任務書的省級、市級科技特派團駐在企業,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資金支持。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1)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團開展服務對科技特派團成員所在單位與駐在企業共同新建(簽定共建協議)的省級研發平臺,給予最高3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院士領銜的科技特派團駐在企業申報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外國院士(諾獎)工作站,優先推薦參加科技特派團的院士申報“河北省院士特殊貢獻獎”,對做出重大貢獻的省外專家,優先推薦申報“河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2)強化科技特派團績效考評激勵對列入省年度績效評價前30%的省級科技特派團,給予駐在企業最高40萬元獎勵;對列入市年度績效評價前30%的市級科技特派團,給予駐在企業最高20萬元獎勵。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10.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引聚行動。
(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強化院士智力引進,實施“碩博人才”引進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以及“外專百人計劃”“海外工程師”引進計劃,加大人才興廊工程、燕趙英才服務卡等政策措施落地力度。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4)對我市全職引進的國家高層次人才,經認定市財政給予每人100萬元至5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100萬元安家費補助。對符合引進條件的“海外工程師”,省級給予5-20萬元工薪補助。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人社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序號主要任務工作舉措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55)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對我市新培養入選的國家高層次人才,經認定市財政給予每人100萬元至 5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外國院士(諾獎)工作站,給予最高50萬元合作項目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別最高給予20萬元、10萬元設站補助經費。對在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內開展科研活動的博士后人員,給予每人最高5萬元科研經費。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6)集聚優秀創業人才推行“項目+人才”工作模式,實現“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對我市重點支持領域中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到我市創辦科技型企業的創業型人才,經認定市財政最高給予啟動資金100萬元、科技項目經費100萬元、住房及生活補貼100萬元。市委組織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7)優化科技人才激勵措施賦予科研機構和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市科技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8)簡化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管理程序,放寬科技人員在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改革中的持股比例。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59)對參加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或團隊,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省政府“燕趙友誼獎”的專家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最高10萬元、5萬元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60)建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落實國家關于新時代科普工作要求,開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和服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掘和利用科學家精神教育資源,引導科技人才堅定跟黨走,使科學家精神和科研誠信教育成為各級學校和科研院所學生培養、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市科協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


下載查看原文:廊坊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對《關于加快“科技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瀏覽量: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专区_99re热久久精品亚洲日本_激情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专区_久久性爱视频